策略赢
2022级工程硕博士在企实践现场交流会 学校供图
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贾若一 谢小琴
近日策略赢,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毕业生张晨等5名2025届工程硕士研究生,凭借在企业实践中产出的创新成果,成功申请并获得硕士学位。他们成为湖北省首批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专业学位硕士,武汉理工大学也成为湖北省首个以实践成果授位的高校。
7月7日,张晨作为首批受益者之一,已入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,从事技术研发工作。他迅速适应岗位并得心应手,将这一优势归功于在校期间接受的“特殊”培养——他是国内首批参与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学生。
2022年,张晨入学时,恰逢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第一批工程硕博士招生,他觉得这种在校企联合进行培养的模式很吸引人,就报名参加并入选。与多数同学不同,张晨有校内、校外两位导师,除了完成理论学习,他还要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实践培养环节。
在得知学校根据新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出台了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新规后,张晨决定“尝鲜”。他将实践聚焦于解决东风公司遇到的实际工程难题——嵌入式开发。“以前几乎没接触过嵌入式开发,困难很大。”张晨坦言,“但在企业导师和同事指导下,我逐步掌握了技术。”最终,他在东风公司的汽车控制器上,成功设计并实现了《基于UDS-TFTP的车载ECU诊断刷新系统》,为汽车诊断刷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。
“这段经历对现在的工作帮助巨大!”张晨表示,“技术上,嵌入式开发、芯片应用、C语言、以太网等知识直接应用;心态上,企业实践让我提前了解职场,更快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。”与他同期毕业的另外4名同学,其选题同样源于工程实践,解决了各自合作企业的具体技术问题。
7月15日,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,会上介绍,教育部自2022年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以来,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,推动培养体系重构、流程再造、能力重塑、评价重建,强化校企接续培养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建设了3批共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,并支持高校、企业、国家实验室成立“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”。其中,在重建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法律层面,今年1月1日起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正式施行,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,都可以作为专业学位硕博士申请学位答辩的基本内容,打破“唯论文”评价壁垒。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,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。
据悉,年内将发布《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》策略赢,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